“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国际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快 讯】“小众市场是相对大众市场,也称‘缝隙市场’、‘利基市场’,针对被忽略或细分的数量较小的客户群。已开始来临的新经济将会是由众多的小众市场组成的”,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前院长梁鹤年教授在2023年10月28日召开的“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国际学术交流会主旨报告中指出。
本次交流会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央财经大学政策效应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央财经大学政策效应研究所执行所长、王志锋教授主持。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席团主席、《今日国土》杂志社社长柳忠勤研究员在致辞中强调,促进城乡融合,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他认为,地方的“特色工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今天的中国已是小康社会,今后的发展就是满足温饱之余的追求了。衣不单是护体,是穿的享受;食不单是济饥,是吃的享受;住不单是栖息,是居的享受;行不单是交通,是游的享受。“穿的文化”趋向追求天然材料;饰物和摆设也追求真朴,选用地方材料和地方手工;个人卫生和美容追求自然,选用天然材料和现代化的古法炮制。随着“健康饮食”的时代来临发生变化,农村的机会来了。按地方水土和气候特性,加上科技支撑,可以开发出各式各样防疾病、保健康、美颜容且色、香、味俱全的地方性农、林、渔、牧品种,非但满足内需,更可外销。
他注意到,住城市的人很向往乡间的清静悠闲生活。他们不会放弃城市的方便和热闹,但是去农村度假、旅行、暂住、短居却是爽意的。度假村越来越普遍,但接下来会是“第二家居”,也就是城市周围两三个小时车程之内的“小别墅”,既是享受,也是投资,更可以是年老退休的居所。这可能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农民进城留在村里的住所)。合理的土地利用、弹性的产权制度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可以发挥农村“特色环境”的比较优势。
他指出,每一个村庄或城镇都应因地制宜去利用它的优势。无论是食物、衣物、饰物,都可以想象出成千上万以土地特性为标签的“小众市场”(niche market)。“小众市场是相对大众市场,也称‘缝隙市场’、‘利基市场’,针对被忽略或细分的数量较小的客户群。已开始来临的新经济将会是由众多的小众市场组成的。”
关于乡村振兴。他认为,精准化生产的农耕可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从包装、物流到科研、融资。城乡间都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特色产业链条连起来去发挥彼此的比较优势,创造共赢局面,并在整个区域的层面上打造出一套有机性的城市与其农村腹地的关系。

⬆ 为梁鹤年教授颁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聘书
主旨报告之后,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研究员为梁鹤年教授颁发了“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聘书。肖金成研究员在会议总结中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认为该会议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期的深入探讨和交流。并进一步从历史视角对我国2014年以来乡村振兴相关研究做出了回顾,指出举办学术交流会对于推动学界加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转自“中国投资参考”,2023年10月31日